还有什么亲戚在世吗(3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大哥朱重四这一脉,除了孙子朱守谦见证了朱元璋称帝外,还有个亲侄女,也就是朱文正的妹妹,同样也见证了明朝的建立。 当年母亲王氏,带着朱文正
大哥朱重四这一脉,除了孙子朱守谦见证了朱元璋称帝外,还有个亲侄女,也就是朱文正的妹妹,同样也见证了明朝的建立。
当年母亲王氏,带着朱文正和妹妹一起投奔了朱元璋,尽管朱文正犯了错,但在朱元璋称帝后,妹妹还是以王女身份被封为福成公主。福成公主后来嫁给了王克恭,驸马王克恭曾经是福建行省参政,后改福州卫指挥使。
二姐朱佛女的一脉前文也说了二姐是无福之人,没能看到朱元璋称帝那一天,但平辈里除了大嫂,还有二姐夫李贞看到并亲身经历朱元璋称帝的人。
李贞是泗州盱眙(今江苏盱眙)人,李贞的家境在当时还算不错,除了能吃饱饭,家中还尚有余粮。并且,在当时,李贞和妻子经常接济娘家,甚至还资助朱元璋念私塾。因此这份恩情,让朱元璋铭记在心。
朱元璋二姐朱佛女死后,时值天下大乱,李贞只好带着儿子逃往淮东避祸,爷俩儿路上颠沛流离,一路讨生活,已形同乞丐。
公元1353年,李贞听说,自己的小舅子朱元璋在滁州郭子兴麾下已经是一员大将,并且还占据了濠州城,于是,李贞带着儿子经历一个多月讨饭生涯,前去投奔朱元璋。
史料记载,在李贞几经辗转,来到濠州,奔来投靠朱元璋后,大家又伤心又欢喜,伤心的是一家人只剩了这几口,欢喜的是这样乱世,还能团聚。朱元璋抱着李贞以及外甥李文忠抱头痛哭,场面一度十分感人。
自此之后,朱元璋对待这个姐夫李贞,他真是有情有义。不管是衣食住行,还是待遇各方面,朱元璋都力所能及地为其提供。
由于小舅子对自己太好,李贞也是感慨万千,“得至于此,可谓再生矣。”
言外之意是,自己和儿子侥幸从战乱中逃生,如今受到如此丰厚的优待,可谓再生矣。
朱元璋称帝时,虽然李贞没有立功,但单凭以前跟朱元璋的情分,朱元璋对他的这份荣宠只有增无减,李贞被封为“恩亲侯”,加驸马都尉,整个明朝因恩封侯的头一位。
洪武三年,朱元璋赐了皇城内的一所宅子给李贞居住,明史说“赐甲第西华门玄津桥之西”,西华门是南京故宫的宫城西门,可见离皇上之近。
在朱元璋带动下,朱元璋的儿子们,对这个小姨夫也是相当的尊重,这也使得李贞成为了朝堂中显赫一时的人物之一。
当然,李贞对骤然而来的富贵,常不自安,时刻自我约束,力求不铺张浪费,衣食住行都以简朴为主,因此,朱元璋也非常尊重他。
直到李贞晚年病重,闻之的朱元璋亲往,握着李贞的手问他“还识朕否”。
李贞当时已病重不能说话,只是紧握着朱元璋的手泪如雨下,这一幕让朱元璋不禁泪洒当场。
李贞去世后,朱元璋大为悲痛,亲临祭奠,并停朝三天,追封李贞为陇西王,谥恭献。
除了李贞,还有外甥李文忠,也见证了他的登基称帝。李文忠12岁时,就跟着父亲踏上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,一路上风餐露宿,来到滁州,终于见到了舅舅朱元璋。
史料记载,李文忠见到朱元璋的时候就如见到他去世的母亲,二话不说,直接扑在朱元璋怀里大哭不止,朱元璋也是触景伤情,念及当年姐姐对他的恩情,朱元璋说“吾甥犹吾子也”,当时朱元璋坚决表示以后绝对会照顾好李文忠,让他有所依靠。所以在此之后,李文忠改姓朱,叫朱文忠。在朱元璋的授意下,他与朱标等人一起接受了大儒的教育,由于李文忠天资聪慧,也深得老师称赞。到19岁的时候,就开始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,曾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,随军支援池州,击败天完军,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。初战取得胜利,深得朱元璋的赏识,对他十分信任,常派他监军,随将领出征。自此,李文忠开始了帮助舅舅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征程,击败张士诚,攻打陈友谅,又跟随常遇春等人远征北元,期间均是战功累累。李文忠后来在军事上面的表现也确实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。可以说,在明朝建立初期,李文忠参与了大多数至关重要的战役,靠着谋略和勇猛,立下了一个又一个功劳。虽然朱元璋这个人比较多疑,比较排斥那些功高过主的人,但朱元璋从来没有因此对于李文忠产生过任何怀疑,反而对自己这个亲外甥愈加看重。朱元璋称帝时,李文忠已官至荣禄大夫,并且在军中的地位极高,尤其是李文忠接替了常遇春将军的位置,可见,当时李文忠的前途确实是一片光明。不过李文忠这个人的性格太过于耿直,曾一度导致朱元璋也对他起过杀心。据相关资料记载,当年明朝第一大案胡惟庸案因牵扯的人过多,李文忠多次上书劝谏朱元璋不要再滥杀无辜,但是朱元璋都没有采纳。
文章来源:《贵州农业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gznykx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6/893.html